饿了么与抖音开启深度合作,让商家和消费者有望成为“最大的明星”
2022-08-23 03:00:20 欢乐点

本地生活赛道从来不缺话题。这一次,棋盘上下出一记“妙手”。

明天(8月19日),饿了么和抖音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双方称,将深度联接店家与消费者,在视频化时代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本地生活新体验。

简单来说就是,抖音上可以直接点饿了么外卖了:刷视频见到想吃的,就随时可以下单,才会有饿了么蓝勇士送上门。

对行业来说本地外卖系统,这是突破性的进展。站在消费者与本地店家的视角,本地生活即时需求、供给和履约到家怎样更好匹配,在视频化场景提供“一站式”服务,尚属空白。

一段时间以来,虽然诸多新玩家进军本地生活领域,但截止目前都还处于探求期,究其缘由,很难回避各方流量见顶、竞争恐惧这样的出发点。这背后,行业的复杂性和高壁垒又常常被忽略,这也决定了往年的互联网打法很难速成。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海量店家的体系化营运和高效的即时配送体系建设。

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是,玩家们能够做到足够开放,不止步于流量合作,而是以消费者和店家的着力需求为导向,去创造新的价值。

在象棋中,本手是合乎常理的正规下法本地外卖系统,妙手是出人预料的精妙下法。各擅主任、看上去不会在一起的双方,饿了么与抖音开启深度合作,正是“意外之外,情理之中”:

抖音有公认的产品能力、丰富的视频内容和6亿日活用户,饿了么有数百万店家、成熟的营运体系和全天候即时配送能力,中间接上“在线点单”这一环,为消费者和店家创造的新空间和释放的活力,足以打开新世界的房门。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金风玉露一相逢”,这场合作,让店家和消费者有望成为“最大的名星”。

穿越迷雾,本地店家迎来新空间

“差不多是入行以来最难的一年。”一些餐饮店家反馈。据红餐品牌研究院,去年此起彼伏的疫情给餐饮业带来极大冲击,种种困局涌现:产值缩紧,客流量下降,成本开支高企等等。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产值35870万元,环比下降2.7%,但餐饮收入3694万元,增长1.5%;1-7月份餐饮收入更是增长6.8%。2022年4月份数据则显示,当月餐饮收入2609万元,环比增长22.7%,创下了2020年5月份以来的最大升幅。

餐饮企业数据也不容豁达。8月14日午间,小肥羊、呷哺呷哺同时发布赢利预警公告,明年上半年,收入增长的同时,小肥羊预期将录得净巨亏约2.25万元至2.97万元,呷哺呷哺预期将录得净巨亏介乎约2.7万元至2.9万元之间——去年同期,双方则分别赢利9650亿元、亏损4700亿元。

背部餐企仍旧承压,中小商户更要挺住。红餐品牌研究院督查显示,受访餐企2021年的成本相比2019年上升了17.1%;超过6成的受访餐企觉得成本困难来自分店房租、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升趋势。

对于餐企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督查显示,79.6%的受访企业觉得是产值降低。作为高度依赖现金流的行业,假如餐饮企业经营持续走低,甚至可能殃及产业上下游链条。

店家积极探求渡过低潮期的核心要点,正是怎样带动经营收入下降。

由此,外卖从原先许多饭店的配角转身成为开源的主体。《2022年疫情背景下餐饮企业督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五成受访餐企在疫情期间开拓了外卖、团购等业务。上海堂食暂停期间,以眉州东坡、胡大等为例,经过快速调整,纷纷把重心转移到外卖和外带上。

而对本地生活店家来说,决定收入下降最关键的诱因,是包括上线外卖在内,怎么在营运渠道多元化下收获更多的需求。

饿了么与抖音的合作恰逢其会。店家从线下到线上,是服务直径的扩大;抖音+外卖,是新场景的极大突破:根据合作,在抖音开放平台,以小程序为载体,双方将推动数百万店家为6亿抖音日活用户提供从内容拔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

也就是说,6亿抖音日活用户的即时外卖需求,将在饿了么小程序上获得满足的可能,加上与之匹配的饿了么即时配送能力,有望在需求侧释放出巨大的新空间。可以预见,本地店家生产力将获得进一步解放,由此获得净利的进一步下降。

疫情既是承压,也是店家数字化升级的机遇。饿了么与抖音的合作,让本地生活店家有望迎来穿越疫情迷雾、触底回调的时刻。

赶超流量逻辑,深度联接的决心

双方的合作细节还有待披露,按照当前的信息,可以大致预见要点:

第一,据官宣,双方表示,将牵手探求本地生活服务的新场景升级。场景化是最好的消费引导。毋庸指摘,抖音拥有巨大流量优势,不仅6亿日活用户与每天使用时长,视频和图片相结合则是更高效的“种草”方式。怎么挥别简单的展示,进行新场景升级与融合,将是双方探求的重点。

第二,“这次官宣,双方都提及一个词‘开放’,由此可见隐藏的决心。”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注意到官宣的细节。他觉得,“开放”是此次合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和锁匙,开放的深度决定了合作的疗效。“归根结底,本地生活的本质是服务+技术,缺一不可。”

与互联网内容场景联接起人与人不同,本地生活比传统电商在联接人、货、场之外,还要多一个“城”——每座城市的需求千差万别,甚至每位社区、商圈的特点也不同,很难进行简单的复制。同时,本地生活的资产更重,对货运、商流的营运要求也更高。

“本地生活服务中,到家服务更讲求效率,店家产品的差别化很难彰显,但即时配送效率能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数字生活剖析师陈礼腾曾表示。

这也意味着,视频化+外卖,仅仅流量的引导远远不够,只有赶超简单的流量逻辑,在深度交互下,就能形成期盼的物理反应。

依据官宣,饿了么和抖音在新场景下,意在进行“即看、即点、即达”的新模式探求。

上述观察人士看来,这一模式基于用户LBS(Based,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内容和供给的精准匹配,要求在每位用户单元上实现优质内容、顺畅的即时电商服务、靠谱的配送履约服务的复合能力。

“区别于过往线上拔草-团购订单-线下收汇的链路,这是一项很高的体验要求。背后依赖双方技术能力、商品供给能力和局域货运能力的三重支撑。”该人士觉得。

“之前在业内,类似的合作肯定有人构想过,但种种缘由,很难有人舍弃自己做闭环的诱惑。饿了么和抖音的合作,终于迈出了全新一步:视频化场景下,消费者如何爽如何来,店家如何便捷如何来,这样才能磨擦出新火花,导向真正的双赢。”

面向未来,本地生活拷问新价值

本地生活市场的潜力毋庸指摘。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万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下降为35.3万万元,年复合下降率达12.6%。同时,随着线上餐饮、线上团购等更多新场景的扩宽,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也将急剧下降,从2020年的24.3%下降至2025年的30.8%。

外卖用户渗透率也在逐年剧增。2021年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占全省15-60岁人口(外卖主力用户群体)比列58.4%。预计2025年外卖主力用户渗透率将上升至72.6%,外卖用户人数或将达到6.62亿人。

但一个业内共识是,随着线上线下一体化、双客场经营常态化,本地生活店家数字化升级才刚才开始。

红餐品牌研究院督查显示,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餐饮企业数字化也在加速,约有28.0%的受访餐企表示有采取数字化营运手段。

对抖音和饿了么来说,平台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和撮合,更在于通过数字化服务,帮助商户做好精细化营运。这也是本地生活玩家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利用双方平台的能力,店家可以通过即时市场洞察,进行产品升级、经营创新等,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进行获客和转化,实现有效的用户存留,获得数字化经营能力的持续提高。那些都是久居线下的商户们所缺乏的能力。

饿了么和抖音的新合作除了是弥补空白,这一“妙手”,更带来整个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升级的未来价值和想像力。

“本地生活涉及业务广泛,从送外卖到送万物,未来饱含新的挑战。过去流量时代,行业一直聚焦于流量与份额,缺少创新基因和动力,没有回归顾客价值本质,创造出真正的增量。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产业数字化生态合作,时代不一样了。”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觉得。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

欢乐点

留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