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8月18日消息(记者郭佳丽汪宁)日前,永辉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未征得消费者同意,在其营运的微信小程序“YH永辉生活+”中,对单笔订单缴纳1元皮夹装费,被北京市浦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违规所得8059.2元,罚金3万余元。很快,永辉方面在官方微博中发布道歉申明,表示衷心接受并立刻整改。
记者近日对国外其他一些著名外卖平台的多个店家调查发觉,外卖打包收费问题远不止永辉公司曝露下来的那么简单。
同等的包装物不对等的打包费
咖啡品牌“蜜雪冰城”自称拥有上万家店面,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热。
在上海,记者通过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网上外卖,随机选择了几家蜜雪冰城饮料店分别下单,发觉在同一订单中,每选一杯饮料,就会手动形成约1元钱的打包费或包装费。记者最后分别在这两家外卖平台的蜜雪冰城线上门店下单,购买了珍珠咖啡和杨枝甘露两种饮料。这两家外卖平台生成的订单显示,同样的饮料单价均为19元,其中珍珠咖啡售价7元一杯,杨枝甘露9元一杯。据悉还要缴纳2元打包费和1元配送费。
蜜雪冰城饮料外卖产品及订单(央广网记者郭佳丽摄)
此后,记者找到了这家提供外卖的蜜雪冰城线下实体店,同样订购了珍珠咖啡和杨枝甘露两杯饮料打包,不但没有任何打包费用,但是珍珠咖啡售价仅6元一杯,杨枝甘露卖8元一杯。和美团外卖、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上的售价相比,每杯售价都实惠了1元钱。订购同样的两杯饮料,在蜜雪冰城线下店实际耗费只有14元。
蜜雪冰城线下店产品及帐单(央广网记者郭佳丽摄)
据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订单显示,蜜雪冰城外卖比线下实体店多收的5元钱,不仅每杯饮料多出的1元(合计2元),还有1元的配送费和2元的打包费(注:纸质收据显示为饭盒费1.98元)。
记者注意到,这三份来自同一家蜜雪冰城店的珍珠咖啡和杨枝甘露饮料,不论是从线下实体店买来的,还是从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购买的,其包装物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普通的塑胶瓶子和箱子。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蜜雪冰城同款咖啡杯,每位瓶子的成本在0.2元左右,每位塑胶袋依照不同尺寸,价钱在0.1~0.3元不等。
某店家:打包费名目由外卖平台设置
事实上,作为这些预包装食品类的饮料,塑胶杯是最基础的产品包装物,线下店打包销售时分文不加,但是到了外卖平台,一杯售价几元钱的饮料,居然多收了近1元的所谓打包费。在整个商品售价中,打包费占比高达10%以上。
记者随即又对周边其他几家蜜雪冰城总店进行了调查,发觉额外缴纳打包费的情况如出一辙。其中一家店的店长告诉记者,顾客在外卖页面中见到的“打包费”或“包装费”这一名目,实际上都是由外卖平台设置,系统手动生成的,她们作为店家未能取消,但打包费和商品售价的具体数额,则都是由蜜雪冰城总公司统一制订,全省都一样。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发觉,不仅仅是蜜雪冰城,其他一些制售咖啡等预包装饮料的店家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无论在实体店还是在外卖平台销售的产品,其包装材料几乎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外卖平台销售的时侯,每位单品却要多缴纳一份打包费。这到底是外卖平台设置的“打包费”无法取消,还是外卖店家对消费者的一种变相收费?
对此网上外卖,美团外卖客服人员的解释是,出于国家限塑令条件下,店家需使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对产品进行打包,于是设置了“打包费”这一收费项目。但具体费用数额由店家依照所使用包装的材质和成本来定。假如消费者觉得店家缴纳的打包费与实际包装材料成本费价钱相差较大或交纳太贵,可向平台进行投诉。
广州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宝莲觉得,咖啡饮品类的商品,其包装本身就囊括于商品价值之中,到店消费与外卖消费提供的厨具并无区别,若缴纳多份包装费,最终进行统一打包,致使消费者支付了额外的金额,却不能得到对等的服务,这么额外缴纳打包费的行为则违反了公正合理的交易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对商品或服务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不得设定不公正、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服务或则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面对此种情况,消费者有权向店家或平台提出投诉,要求取消相应的费用设定。
食材叠加缴纳打包费背后潜藏玄机
在美团外卖,记者随机选择了5家杨国福麻辣烫店,有3家店只缴纳2~3元汤底打包费,另外两家则依照所选食材累计叠加收费。其中一家店面汤底打包费3元,再者,每增选一种食材,打包费会降低0.2元。记者注意到,在这家店里,食材不同,打包费也不一样。当记者选了“笋尖”这个单品后,打包费居然降低了1元。
打包费会随食材降低而累计增多(央广网发图片来自客户截图)
此后,记者在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下单,参与“满45减22”的活动后,实际支付24.02元,其中包含了4.6元的打包费。记者收到外卖时发觉,所点的这种食材最后只用了一个餐盘和包装袋进行打包。据店家透漏,这样包装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但事实上,店家通过食材叠加缴纳打包费的设置,一份外卖多收了几元的所谓打包费。
这么,起初用一个餐盘就可以打包的食材,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为什么要叠加缴纳打包费用呢?
记者随即联系到了这家店的店长,据他透漏,打包费确实应当只缴纳“餐盒、包装袋”这些费用,但按照菜肴累计、叠加缴纳打包费也是不得已行为,这与店家参与的平台满减活动有关。为了获得外卖平台的流量补助,使店面能有更多爆光,店家必须出席平台的满减活动,但如今外卖满减力度大,平台扣点多,倘若不这样设置缴纳打包费,到手后就没多少钱了。
至于为什么不同食材的打包费会不一样,这名店长告诉记者:“笋尖太贵了,上货30多一斤,我们外卖玉兰片售价低,给太少了还不好,没有办法才这样设置的。”
在记者下单的这笔外卖交易中,商品其实标价46.02元,并且店家一旦参与满减活动后,就必须依照外卖平台制订的规则,承当包括参与平台满减活动的20元、配送费2.25元,以及每单都须要缴纳的平台服务费,即技术服务费1.52元和履约服务费3.3元。最终,店家的实际收入为18.95元,相当于打了四折左右,这个折扣力度基本上早已触碰餐饮行业的成本红线。
店家参与外卖平台满减活动须要承当的成本(央广网发被访者供图)
这家杨国福麻辣烫店的店长后来承认,店家参与平台满减活动时会预判一下自己能挣多少钱。当食材标明的均价较低或平台满减力渡过大而难以赢利时,会适度地给每样食材加上打包费,使整体获得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外卖平台系统页面上设置的所谓“打包费”,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包费。
此后,记者又对饿了么外卖平台进行了调查,发觉类似的问题同样存在。
在饿了么外卖平台,记者随机选择了3家火锅店。在其中一家店面下单时,每选择一份商品便降低0.3~1元不等的包装费,点完3份菜肴后,记者支付32.9元,其中包装费共计6.3元。在整个消费金额中,打包费占比高达近20%。
该店家客服告诉记者,之所以每份商品累计叠加缴纳包装费,是由于不同口味的烤串要分开包装,有锡纸、包装盒等包装的成本在。
一份烤肉外卖的包装袋、锡纸、塑料饭盒等(央广网记者郭佳丽摄)
记者注意到,该店其中一份10串起购的猪肉烤串,需缴纳包装费5元,而这10串烤串会放到一起用锡纸包装。面对记者的指责,店家客服声称,该店是一家连锁火锅店,具体收费项目由总公司设置,自己难以修改。
10串猪肉烤串的包装,打包费5元(央广网记者郭佳丽摄)
在购物网站上,记者见到,这些和上述火锅店外卖所用包装物类似的打包盒,一个价钱不过三分钱左右,一米长的锡纸才卖两毛多钱,一次性牙签一双成本也就一分钱,整个打包物料成本加上去都不超过一块钱。但是外卖店家却通过所谓的打包费名目,一份外卖轻轻松松能够多收好几块钱。
小额打包费累计上去的巨额收费问题
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央广网发图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末,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人,根据40%左右的使用率,活跃用户超过1.6亿人。一份外卖打包费通常都是1~10元钱不等,简略估算就早已是几万元的收费项目。面对这么巨大的利益空间,一些店家巧立名目变相创收所谓“打包费”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通过对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一些店家调查后发觉,不管是同样包装的产品额外加收所谓的打包费,还是原本用一套餐具能够打包的菜肴,结果点的越多打包费就越贵。总而言之,一些店家无非是想通过外卖平台设置的打包费名目,变相收费进行敛财,或则借助多缴纳的所谓打包费冲抵一部份参与外卖平台营销推广活动所要承当的费用。在替外卖平台挣钱的同时,店家也获取了自己想要的顾客流量补助。
最后,饿了么外卖平台在线客服承认,店家在参与一些满减力度比较大的活动时可能难以获得收益,的确会在包装费中进行一个补偿。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觉得,包装费不按照包装成本的价钱估算,而按照菜肴加钱估算,虽然这是定价机制不透明,是不合理的。若线上和线下销售的产品属于同样包装,但线上未提供额外的包装服务,却缴纳了包装费,也是不合理的,涉嫌价钱欺诈。假如每一个菜肴都缴纳一个打包费,最后却使用了一个打包盒,侵害了消费者的公正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违背了价钱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